close

看見,才有熱情    作者:SDK

 

甲、乙兩位友人分別遇到工作瓶頸,他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,也受到主管重用,但卻紛紛提出辭呈。

筆者見到甲、乙時,甲的神情十分憔悴,滿眼血絲,問他為何要離職?他說:我不要再被責罵了。乙先生說:我很想留在目前的公司,但是我的自尊一次又一次在會議室裏被主管指著鼻子責罵、糟蹋,我們的辛苦被稱讚為主管領導有方;而我們的錯誤被指責為自己不求進步……。進一步了解後,甲乙雖被賦於重要工作,但他們的心思長期畏懼主管即興式、無理由的責罵,只求盡快將工作「做完」而無法專注將工作「做好」。

  「做完」與「做好」的差別在哪裡?在員工心中,「做完」的工作只是一份「做了也不會有人感激的」事,而「做好」的工作則是一件「做了會獲得肯定與賞識」;且具有成就感的事。一件「做好」的工作,不論多微不足道,也會獲得主管衷心的感謝與稱讚,而一件「做完」的工作,不論多重要,主管永遠找得到挑剔與指責的把柄。對一件「做好」的工作,員工擁有歸屬感,而一件「做完」的工作,好處幾乎都是被主管拿走。
 
 許多企業對外宣示:人才是公司最珍貴的資產,本公司提供良好的福利措施及待遇,並隨時聆聽員工意見。但企業做了前述宣示後,在觀念上卻仍將員工當作「管理」的「客體」,一如「管理」機器、技術、製程、品質、原物料。機器、技術、製程、品質、原物料當然可以被管理;甚至可以複製,唯獨「人」不行,「人」需要的「領導」而非「管理」。

  錯誤的管理態度會造成許多後遺症,其中一種現象為「假性出席」,員工雖然在公司上班,但「人到心不到」,因此員工可以說是「隱形」的。依據調查,職場上約有30%的員工屬於隱形員工,這種員工無法專注工作,不在乎自己的工作與工作品質,另一項研究顯示,營運績效低落的公司,隱形員工的比例甚至高達54%,隱形員工沒有將心思放在工作上,缺乏實現企業營運目標的動力,對隱形員工而言「關注自己的事、關注自己的未來」比實現公司目標更重要。現在的員工被要求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,在沒有適當的重視與賞識下,員工不會笨到舉標語抗議,而是變成「隱形員工」,在茶水間、在網路即時通上大發牢騷,在Face book的開心農場當現代農夫,甚至讓主管誤認隱形員工非常忙碌!

  企業常誤認薪水是有效的工具,沒錯,薪水是員工進辦公室的動力,但長期而言,金錢並不能贏得員工的心。研究顯示,要贏得員工的心及工作成就感,50%跟直屬上司有關,當這份關係惡化時,更多的金錢對員工而言,反而是另一次惡性循環的開始。

  我問甲乙,既然金錢無法打消你們的辭意,那新工作的薪水與福利比就公司好嗎?甲說:我原本不相信會因為主管而離開,會因為薪水而捨得離開,但我愛死現在的公司了,它很小,事事需要人手,我忙得不亦樂乎,老闆很體貼,而且「常常跟我說謝謝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莉莉安 的頭像
    莉莉安

    莉莉安......幸福滋味!

    莉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